您在這裡

Oops 誤會大了! 拆解十大常見安全迷思

作者: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主任 簡蕙蘭 、臺北市中山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督導 施曉樺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平安、健康的成長。 然而,有些坊間流傳的「照顧迷思」、「育兒妙招」或者「輕鬆育兒小道具」,卻可能 潛藏安全危機!? 本篇文章彙整育兒常見的十大「都市傳說」,要一一幫大家破除,找回安全!

1. 嬰兒趴睡,頭型才漂亮

一歲以下幼兒請採仰睡姿勢!研究發現,嬰兒趴睡是造成嬰兒猝死症、窒息主要的原因,衛福部長期宣導一歲以下幼兒應仰睡,趴睡、側睡都不安全,即使使用市售的趴睡枕、側睡枕、毛巾捲固定幼兒,仍可能造成窒息。

2.嬰幼兒怕著涼要蓋棉被、躺枕頭更好睡

任何鬆軟物件都有窒息風險,別因為毛毯、小棉被可愛就給孩子使用!一歲以下幼兒, 不適合蓋棉被、毛毯,也不需要用枕頭,這只會提高窒息的風險。為了保暖,建議可採 用睡袋型包巾或穿防踢被。

3.讓孩子睡推車、搖床,沒關係

幼兒應睡在「平坦堅硬」的床上。推車、 搖床不僅支撐力不足,空間小易悶熱,更 有翻覆的風險。此外,這些產品往往帶有 角度,根據美國聯邦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 會(CPSC)表示:「幼兒睡在傾斜角度大於 10 度的設備上時,容易增加窒息危險」。

4. 「睡窩」看起來舒服又可愛一定很安全

近期相當火紅的便攜床(睡窩),外觀看起來柔軟舒適,同時兩旁還有襯墊,看似安全,但,卻跟目前衛福部推廣的「五招安心睡」安全睡眠守則相違背。嬰幼兒不適合睡在過於鬆軟的物件上,且兩旁的襯墊也恐增加孩子翻身後窒息的風險。

5. 孩子熟睡應該很安全我可以趁機出門辦事情

千萬「毋通」啊!嬰幼兒需要成人高度看 視,大人覺得一下子沒關係,只是下樓買 個醬油,但孩子一個翻身、驚醒,都可能 造成巨大的風險。「一下下,沒關係」的 念頭不僅危險,更有觸法風險。根據《兒 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1 條規 定,「不得使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 護之兒童及少年獨處」。

6.單手抱幼兒,好時尚也好做事

這樣不時尚也不安全!單手抱幼兒,一手滑手機或做家事,嬰幼兒頭頸未被適當支撐,恐導致腦出血、腦傷風險。抱嬰幼兒時應護住幼兒頭頸部,一手托住脖子,一手托住屁股,盡量讓嬰幼兒與自己的身體貼合,做好支撐,避免搖晃,安全育兒才時尚!

7. 使用「餵奶神器」 ?! 解放大人雙手好輕鬆

目前充斥許多號稱「解放大人雙手」的固 定奶瓶、奶嘴「妙計、神器」,從毛巾、 膠帶到需花錢購買的特製品都有。這些產品會使奶瓶傾斜,導致奶水源源不絕,孩子若來不及喝容易導致嗆奶,甚至窒息, 固定奶嘴也有同樣的風險。安全沒有捷 徑,隨時看視孩子才能真的避險。

8.嬰幼兒喝完奶不需要拍嗝放著讓他休息就好

嬰幼兒喝完奶後,有可能肚子正充滿氣 體,因此需護住幼兒頭頸,豎直抱起,輕輕揉搓或拍打他的背部以利排氣,否則可能會有溢奶狀況發生。但要留意,即使拍 嗝後,仍有可能會溢奶或嗆奶,因此還是 須持續留意。

9.仰睡會嗆奶應該讓嬰幼兒側睡

根據國民健康署網站資訊,幼兒側睡反 而會增加嗆奶或窒息風險。因為仰睡時 「食道在氣管下方」,吐奶時逆流的液體會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但趴睡或側睡時, 「氣管在食道下方或水平方向」,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的機會增加,反而提高嗆傷或窒息風險。

10.果凍、堅果、粉條 大人愛吃的,小孩也可以一起吃

適合大人的,不一定適合小孩!例如:

  • 一歲前避免食用蜂蜜,避免肉毒桿菌中毒風險。
  • 五歲以前避免食用堅果,即使磨碎也不適合,避免窒息、過敏的風險。
  • 避免給予硬且圓、過長且不易咀嚼的食 物,如葡萄、糖果、粉條等,避免窒息風險。
  • 不建議提供偏方(如珍珠粉),天然的最好!建議以新鮮、原型食物為主,依照孩子的月齡提供合適副食品,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全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