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同村共老,找到長者自己的價值

「啊,阮真不爽快,吃不下,快要死了。」
「逆就是啊捏,攏不運動,都坐在椅子上,一直看電視,哪會健康!」
「夭壽,阮這麼老,你還一直念,我真是衰小養到你這不孝子!」   

這是每天62歲兒子阿樹與86歲媽媽阿桃的對話,媳婦怡君說,每天母子吵架就是「四不」:不吃飯,不吃藥,不運動,不洗澡。
住慣鄉下的阿桃被接到兒子家同住後,她的世界變成只有一張椅子與電視,整天關在家,身體變得更退化。

許多照顧者跟長輩住在一起,平常生活衝突都很多,很容易吵架,尤其長輩自由自在慣了,突然要被小孩管生活起居及健康,都會不耐煩。
    

 

孤單在家,身體更退化

尤其阿桃漸老,身體功能逐漸下降,加上髖關節開刀,行動都要使用助行器,需要工作養小孩的中生代更無法負擔。加上阿桃住鄉下習慣了,喜歡用髒話當口頭禪,也因為動作緩慢,嗅覺退化,身上常有味道。

所以雖然兒子把阿桃接回家同住,也為了阿桃,把家裡整個空間大改造,把門檻打平,廁所防滑,安裝了扶手等無障礙設施,將一樓的空間隔出小房間讓媽媽方便活動。但是城市終究不像鄉下,沒有綠油油的稻田,在市區外面都是車子馬路,更沒有認識的鄰居。喜歡聊天逛街的阿桃,她的世界變成只有一張椅子與電視,整天關在家裡,在椅子上吃喝拉撒,一天又過了,整個身體更退化。
    

吸引注意,長輩小孩方式都一樣

親朋好友的相繼過世,更讓阿桃覺得更鬱鬱寡歡,她常常說:「說不定我明仔載就不在了!」再加上白天全家都出去上班,她開始用一些方式吸引晚輩的注意,不吃不喝,不包尿布,隨意大小便,每天下班,都要全家來幫她處理,但是久了,家人都會受不了。
媳婦怡君說:「有一次,我很不舒服,回家時,婆婆站在客廳沒有穿尿布,當場尿下去,我只好跟她講,媽,我真的很不舒服,你可以自己處理,或是等阿樹回來再說嗎?其實媽媽都明白,結果自己就慢慢扶著牆到廁所洗褲子了,她只是想要引起我們注意,她頭腦都清楚……。」

很幸運的,在阿樹家附近,台中市府將原本的舊縣長官邸,改成豐原長青元氣學堂,專門收亞健康的長輩,阿樹第一個報名,希望可以讓阿桃出去上課做運動。
    

不想出門,出門上學世界不一樣

阿桃只在日據時代念過一年小學校,再也沒念過書,想說自己不認識字,這麼老要去學甚麼,很抗拒上學。但時間過去,她發現一周三天與年紀相仿的長輩們做運動聊天,時間比較快過。

每逢上課的日子,阿桃早餐都要多喝一杯營養品,才能應付課程。下午課程常常有成品,做吃的有多的,她就帶回去給孫子吃,做出來的手工藝,她就擺在她專屬位置的桌上,兒女過來拜訪時,她都很高興地展示這是我在學校做的。晚上回家,母子之間的衝突也變少了。阿樹上班時不再那麼擔心害怕媽媽獨自在家。

學堂工作人員也在與長輩相處過程中,了解長輩的個性。學堂的健康促進員子勻說:「阿桃的個性是有那種『ㄉ一ㄡ』的部分,有時候她願意,但是嘴巴上一定相反,會拖延時間,這時候就直接做就好了。』所以學堂的工作人員,只要時間一到,就會走路去阿桃家叫她起床。另外阿桃阿嬤因為怕麻煩,出去玩的課程,常常會反覆說要去不去,這時就要靠工作人員的彼此合作,一個人分散阿嬤的注意力,一個人負責把她抬到輪椅上。

另外學堂的課程設計,也會考慮到長輩過去的經驗與能力。像說有些阿嬤比較擅長煮菜翻炒,當課程是烹飪類時,就要借重阿嬤的手藝。阿公的部分,雖然會受限於他們過去在家中的傳統角色,吃的課程可能就拜託他們幫忙稱重量,搓散或是捏成麵糰,甚至之後的打掃與歸位。而阿桃阿嬤,右手比較無力,課程就會請她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如挑菜,或是最後的成形,阿桃也玩得很開心。

媳婦怡君說,阿桃去學堂上課後,開心多了,晚上也多了話題跟家人分享。雖然她還是會吵著回南投老家,但是頻率變少了,來學堂的時間也越來越提早,甚至使用助行器的腳程,也因練習走路,越來越快。

這是阿桃的故事。照顧可以是「同村共老」,一群人一起來,更讓長輩再次找到自己的價值,再度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