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互相支持,信任關係下的居家服務

常聽到使用者跟督導說,他的家人、同事、朋友都使用基金會的服務,基金會真的「很會找人」。基金會找到的人,都很值得信任。

 

「今天簽約的使用者說:她剛剛坐完月子,也是使用基金會的服務,她說真的是很滿意,餐煮得好好吃!」。這是家事方案督導簽約回來的分享;居家陪伴方案督導也說,在使用者家裡簽約時,曾遇到基金會的家管員﹔準備當阿嬤的家管員電話開心報喜之餘,下一個動作就是登記基金會的坐月子服務。這是基金會辦公室時常出現的對話。

而我們專訪的使用者,則是在面臨人生不同階段需求,而期盼支援時,都會想到基金會。

 

當小孩出生 職場起步 家務需要打理時

十四年前,黃小姐一家學成歸國,落腳於南港,剛滿兩歲的女兒白天送托保母家,但家事沒人幫忙,眼看要落在白天打拚、回家與小孩、家務繼續奮戰的情境。在一次的聚會裡,聽朋友介紹,家中有史上清得最乾淨的家管員,黃小姐因此開始認識基金會。那時是2005年。

黃小姐跟基金會的美桂家管員一直配合得非常好,美桂把黃小姐的家當作是自己家細心照顧,黃小姐也視美桂如家人。在這期間黃小姐搬過很多次家,都還是請美桂服務;美桂曾經小中風,黃小姐說:「我先買掃地機器人來做,等美桂回來。」一直到2015年,黃小姐搬家到大安區,因為距離遙遠結束這段長達10年的服務關係。

出於信任,黃小姐新住處的家管員,仍然是透過基金會找。她說出了現代雙薪家庭的心聲:「我跟先生工作都很忙,實在也不喜歡盯著人做事、時時防範。透過基金會找的家管員,品行及主要工作能力都沒有問題。」

 

當公公需要照顧時

黃小姐的小孩長大後,想不到公公又不慎從高處跌落受傷,很需要他人協助幫忙,黃小姐決定再打一通電話到基金會,快速得到回應,公公因此有了居陪員的照顧。

除了黃小姐自己之外,她的弟弟以及娘家的媽媽都是基金會的家事服務使用者。黃小姐回想過去,在她公公身體狀況面臨巨大轉變、自己年輕雙薪工作、養育女兒壓力階段,家管員、陪伴員的來到就像即時雨,除了提供實質的服務與照顧之外,還讓家裡多了一個可商量的對象,就像陪伴員,教他們用藥、中風照顧技巧,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女兒小時候過敏,家管員跟她交換如何減少過敏原的資訊,讓她照顧女兒能喘口氣。讓她感動且安心,也是信任的基礎。

 

想放心 不一定得「眾裡尋他千百度」

基金會在過去20年,從家事、月子,到居家陪伴服務,逐步發展出居家服務支持系統。這個服務網絡,綿綿密密的撐起了許多家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照顧壓力。當使用者說,找基金會只是因為簡單的兩個字「放心」,我們也從中看見,婉如照顧服務網絡與坊間各種人力仲介最大的差異。當照顧不被當作商品,就不會在嚴苛挑選、汰換間惡性循環,而是使用者及服務者間的相互支持,才是持續使用服務的原因。期待這樣的服務網絡下,支持更多的家庭,也讓服務者更享有工作尊嚴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