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鳳山幼「農」園:祖孫共學樂陶陶

作者: 
高雄市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

 

鄰近前鎮高中捷連站一棟淺駝色的「五甲多功能民眾活動中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在高雄市承接的第二所社區自治幼兒園鳳山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就座落在該中心的 1 樓。沿著中心外圍走至大樓後方,可以發現鳳山幼兒園正巧鄰近著公園,公園上有廣闊的沙坑、草地,為孩子構築了追、趕、跑、跳、 蹦,鍛鍊體魄的好處所。

隨著時間推移,幼兒園、家長及社區居民逐漸熟絡,週邊草地上有了耕耘的菜園與花園:有花生、芋頭、地瓜葉、 紅蘿蔔、白蘿蔔、木瓜、無患于及拘把、 沙漠玫瑰、馬櫻丹等等,並隨季節有不 同的變換。

餐點時間到來,園所裡傳來孩子們 聲聲喊著「我們種的地瓜葉來囉」、「我們自己種的喔」,這樣的話語隨著一次次作物的收成而來。

祖孫共學:一起體會農作中粒粒皆辛苦的美好

早期的台灣,養雞、種菜是許多農家子弟必經的工作。如今,都市化進展快速,隨處可見的超市似乎成了孩子們認識餐桌上蔬果的唯一管道。孩子們不 再知道番茄成熟前是綠色,草莓成熟前是白色,花生其實是在土裡長大的,環境的變化,讓我們少了許多機會了解這 些屬於自然的一切。

鳳山幼見園何其幸運,在園所剛成立不久,有一位孩子的阿公主動在鄰近的草地上種植花生等植物。這舉動引發園所老師跟孩子們的好奇,並在過程中參與了花生的收成。我們看到孩子快樂參與收穫的過程,興起讓阿公來幫忙帶「小小農夫」的課程。就這樣,孩子們在阿公的指導下,開始理解並親身體驗鬆土、播種、施肥、澆水到收成的過程跟用意。

我們問阿公「為什麼你願意來園所當志工? 」

阿公說, 「因為都市的生活讓孩子沒辦法體會到農村的樂趣,如果孩子可以從不同環境中,體會到以前農村的生活, 從開始播種到照料的過程當中,他會去體會、觀察,收成時,他能知道這是什麼植物」。

隨著孩子的參與更多,老師說「本來有孩子是很愛乾淨,有點潔癖,都不能赤腳在泥地上,看到其他孩子的投入,也慢慢踏出他的第一步,用腳親近土地」。除此之外,孩子們在體會農作的辛勞後,「對於自己付出而收穫的成 品也更願意珍惜 」,我們也發現孩子「因為是自己種的,即便不喜歡吃也願意吃得精光」。

農作過程為孩子帶來的不只是照顧植物的知識,也包含「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真實體驗。

「社區自治」非營利幼兒園    共創不分你我的大家庭

有人問「好棒,怎麼會有這麼熱心 的阿公會來啊!」

阿公是位退休軍人,退休後持續在醫院與澄清湖當志工,秉持著「熱心公益、敢說敢做」的氣魄,就這麼成為了 幼兒園「社區管事」。

鳳山幼兒園的園長這麼形容阿公:「阿公是很熱情的人,非常真有正義感」。面對這樣的阿公,園長視其為長者,並讓阿公充分理解幼見園周圍有哪些地方可種植,甚至連幼兒園理念、做事原則、方法,都嘗試讓阿公了解。在這樣的互動信任下,阿公對園所的回饋,持續幫忙留意社區的人事物,觀察哪裡有人或家庭需要什麼樣幫忙?哪裡需要跟公部門反應?我們看到,幼兒園園長的開放態度,為幼兒園及孩子們贏得 更多人的關心及對週遭環境安全的關切。

有天阿公來到園所,阿公說「那天我跟太太在百貨公司,突然有小孩來喚我阿公、阿公,老婆差點誤會,當下我 急忙解釋一番... 」,阿公像在陳述自己差點百口真辯的情景,但我們從阿公喜孜孜地描述的神情中知道,阿公其實是得意且感到驕傲的。

阿公何以能快樂的對大家說「我可是所有人的阿公」因為這一聲聲來自孩子的叫喚,是阿公視己為園丁,無私 而為孩子一點一滴的付出換來的。

常有人間,為何婉如推動的幼兒園總有「社區自治」這四個字?

其實,社區自治代表的是一幅「社區互助網絡」的圖像,意味著有不同專才、能力的每個人,都願意為照顧這一 件大事貢獻己力,當集結眾人的付出後, 我們就能看到如鳳山社區自治幼兒園這般友善孩子及家庭的育兒環境。這個圖像是婉如多年來持續推動的目標,而多年來一直支持我們的你/妳們,就是建構這友善環境的其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