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特休不必再一次梭哈的育兒人生!彈性友善的職場,支持爸媽兼顧工作與家庭生活

作者: 
李庭欣(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專員)

2020年初肺炎疫情佔據各大新聞版面,為防疫需求,有縣市年初即宣布公幼、附幼需停課;中央政府進一步跟進,宣布高中以下延後開學。然而消息一出,網路上家長哀鴻遍野,有家長甚至直言「停課不停班,是要家長去死哦?」、「爸媽輪流把特休用完,然後換去安親班群聚。」

疫情來勢洶洶,育兒父母更是憂心忡忡。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一期(2016年)家庭與生育調查報告,女性不願意多生孩子的原因,第一名是眾所周知的「經濟負擔太重」,第二名則是輿論常忽略的——「缺乏照顧孩子的時間或幫手」。

說到底,在雙薪家庭成為主流的時代,育兒要考量的除了錢,「誰可以照顧」也成為費心傷神的問題。

特休一次梭哈!只能用假豪賭的育兒人生

目前我國的公共托育服務通常僅能滿足「正常工時」父母親的托育需求,實際上仍有許多需求被遺漏。例如,原本協助照顧的阿公阿嬤臨時有事,托育機構也難免有消毒日停托、腸病毒停課等情形,或小孩突然不舒服需要看醫生。

這些預期或非預期的「照顧空窗期」所產生的臨托需求,有些看似一至兩小時即可滿足,有些則需五到七天才能填滿。再加上這些需求總是來得突然、片段,反而更容易造成全職工作者(尤其女性)的困擾——工作不能放,但幼兒照顧也不能漏接。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天平,此時就會開始劇烈擺盪。

一位育有三名子女的朋友曾抱怨,「好不容易熬過病毒碼更新的幼兒園,上了小學,又因為水痘必須要請假在家。今年特休又要一次梭哈了!與其這樣,不如辭職回家算了。」

真的只能辭職回家嗎?難道育兒父母們只能坐困愁城、自求多福?

先別放棄,國外經驗告訴我們,職場上的彈性,或許才是關鍵!

 

荷蘭人一天可以花16小時「吃喝玩樂」

2017年,OECD美好生活指標(Better Life Index)排名,荷蘭成為40國中工作家庭生活最平衡(Work Life Balance)的國家。

彈性工作是荷蘭父母平衡的關鍵。荷蘭兼職工作的比例相當高,高工時比例極低,約只有0.4%的勞工從事長工時工作(OECD平均為11%)。短時數帶來的效果就是,平均每人每日可以自由彈性使用的時間長達16小時(OECD平均為15小時),個人可以依需求決定要如何分配這些時間,社交、休閒、飲食,以及經營家庭生活。

當我一天可以花16小時吃飯、交朋友、運動時,照顧上的突發狀況又怎麼會是問題!一天當中工作的時間越少,個人就擁有越多可「彈性使用」的時間;而當我們擁有越多可彈性運用的時間,便能為生活撐出更大的緩衝,來因應各種突發狀況與需求。

但在荷蘭經驗中,我們仍須留意兼職工作盛行的風氣,可能間接強化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分工,惡化女性處境——女性容易理所當然被期待降低工時,並花更多時間照顧。也因此,約有60%荷蘭女性從事兼職工作賺取相對少的薪資,為OECD國家平均的三倍。

可見,彈性工作還需同步納入促進性別平等的配套措施,避免女性陷入低薪困境。

 

北歐不僅有休假權利,更有休假彈性

另一個支持父母工作家庭平衡的國家代表,是以育兒友善制度聞名的瑞典。跟荷蘭不同的是,瑞典的彈性體現在休假制度上,且同步重視父親的育兒角色。

瑞典育嬰假制度享譽全球,除了給予請假的權利,更擁有請假的彈性。

瑞典的有薪育嬰假(Parental leave)提供父母在孩子滿8歲前,共享480天有薪育嬰假;其中90天保留給請領較少的那一方(通常為爸爸),也就是俗稱的爸爸月(Father’s quota)。

最特別的是,育嬰假請領可以「天數」為計算單位,而非以每週或每月。且在天數的單位下,更允許工作者選擇每日要全職、半天工時、四分之一工時或八分之一工時。

若父母沒有請育嬰假,孩子生病怎麼辦?瑞典政府也想到了。

瑞典另一個特殊的育兒福利Vabbing(VAB),指的是父母因孩子生病而得請假回家照顧孩子或帶孩子就醫時,不僅可以休假回家照顧,政府還會提供約八成薪的補助。甚至因此將寒冷、感冒普遍的二月(Feburary)稱為VABruary。

瑞典的休假制度就像「玩積木」,充滿各種組合的可能性——休假計算單位最小化,請領彈性與靈活度最大化,讓個人能依需求,決定如何組合一日的工作及家庭育兒時間。這樣的制度支持父母面對任何「照顧空窗期」時,都能從容應對,即時補位。

營造友善育兒職場與環境,腳步不能停

其實,台灣《性別工作平等法》早已規範育嬰假(第16條)、彈性工時(第19條)以及家庭照顧假(第20條),試圖支持父母在各個需要的時刻,得以抽身補位。

但現狀往往事與願違。

勞動部〈2018年工作場所就業平等概況調查〉顯示,女性受僱者曾因懷孕或生小孩在職場遭受不平等待遇情形當中,「請假刁難」比例最高。除了主管刁難,因整體社會氛圍與職場文化不友善,「請假行為」也造成請假者嚴重的心理壓力。

有媽媽在網路上分享:「嬰幼兒送去托嬰後難免開始生病,剛復職就為了孩子不斷請假,就算上司跟同事沒有白眼,自己心裡仍覺得『壓力山大』。」請與不請,對育兒父母來說都是折磨。

職場不友善,似乎還是最大的阻力。營造更友善育兒的職場,是台灣目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持續建置充足公共托育服務的腳步不能停,但是面對多元的家庭型態及照顧需求,尚需搭配可兼顧工作與育兒的友善職場,使每個人擁有「工作與家庭平衡」的機會,這才能真正緩解家長的育兒困境與焦慮。

 

本文原刊載於未來城市@天下https://futurecity.c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