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非營利幼兒園五年成果與展望:推動托育公共化、促進雙親就業是少子女化唯一解方

作者: 
陳竹儀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研究發展部專員

 

 

非營利幼兒園是台灣2-6歲重要的公共托育政策,除讓家長獲得收費合理的服務,也透過落實教學正常化把童年還給孩子,建立友善職場,讓教保人員能夠獲得合理的薪資待遇。在非營利幼兒園法制化已逾五年的現在,讓我們回歸關注「照顧」的價值:以人為本。

 

性別平等→公共托育→生育率

非營利幼兒園推動聯盟、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於2020年9月24日、25日舉辦「非營利幼兒園五年推動成果與展望」論壇。

非營利幼兒園推動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引用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2019年研究報告指出:支持性別平等,使家庭享有雙薪、實踐雙親育兒的平價、優質、普及公共托育,是唯一確認最有效的提振生育率政策。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許麗娟於現場宣布,原先教育部預期2024年之前增設公共化幼兒園3,000班,但現在可望提前於2023年實現目標。

 

 

落實開放教育,不要惡性競爭

劉毓秀表示,從創辦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和王淑英老師的合作開始,看到了真正對孩子好的教育,不是一律鮮明色彩的教室空間,而是讓孩子從自然中認識顏色的意義,協助建立孩子的邏輯及其與大自然的連結。期待教育部藉由推動托育公共化,持續傳達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社會大眾及家長的觀念,拒絕惡性競爭的幼兒教育。

輔仁大學社會系石易平副教授引用經濟學家詹姆士.約瑟夫.赫克曼(James J. Heckman)的研究指出,許多學前教育都以培養認知能力為主,但自我控制力、毅力、社交能力等非認知能力才是影響孩子未來的重要關鍵。嬰幼兒教育與家庭發展協會理事長廖鳳瑞副教授則以一則實例說明:以幼兒為主體,看見、陪伴孩子的教育如何實踐。以幼兒主體的陪伴,不是站在孩子的對面、給予每個孩子相同的策略,而是­­坐在孩子旁邊,看見並支持孩子的優點,思考孩子非認知能力的學習需求,以正向引導的方式,培育出對自己有信心、對學習有成就動機的孩子。

建立信任專業,讓教保工作是尊嚴的勞動

在幼托場域當中,教保人員是重要關鍵。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陳亮吟談到監視器,現在有些私立幼兒園業者用雲端監視來當成招生的手段,這種職場好像是單面鏡的訊問室。但教保品質必須來自於信任,不應用監視器製造現場過度壓力,否則只會讓更多幼教人不願意進入這個產業。

現場老師要有陪伴孩子的時間,需要對專業的信任與充分的親師合作。東台灣幼兒教保專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淑芳分享,在芬蘭看到幼教工作者不用給家長繁複的文書,不必接受政府評鑑,因為家長及政府的信任,讓老師能將所有的時間都陪伴孩子。永建非營利幼兒園的李文敏老師及林意紅園長則分享建立友善職場的經驗:透過合理的工時安排、減少活動、會議及文書,降低工時。透過和家長充分溝通,不用制式的聯絡簿也能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做什麼,進而理解學校的作法,就是為了讓老師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照顧的本質,是人

據教育部2019年統計,教保服務人員場域當中98%從業人員都是女性,她們與台灣大多數的女性相同,身處於勞動與性別交織的困境。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洪惠芬教授以「原來,我們都是金智英!」為題,說明密集母職造成新時代育兒女性面臨更嚴苛的教養與照顧需求;女性同時面臨「母職-照顧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壓力,更讓女性處於文化與內在的自我衝突與矛盾。洪惠芬提出「托育與長照服務公共化」、「性別運動結合工運」等解方,讓照顧者不再被邊緣化。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則現身說法,為什麼教保人員要搞工會,是為了要爭一個友善生育的職場。政府認為「提升照顧品質=專業提升」,一味要求進修、「文本」佐證老師的課程能力,卻忽略了勞動環境才是真正影響照顧品質的關鍵:高情緒勞動、低薪低尊嚴、消費服務導向、不尊重照顧者專業,導致職場流動率高,留不住照顧者,遑論照顧品質。簡瑞連強調,國家政策應該使照顧者身心健康、生活工作休閒平衡,才會有好的照顧品質。

托育公共化未來十年願景

非營利幼兒園推動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於閉幕式提出未來十年願景,藉由國家推動0-12歲不間斷的公共托育,提供幼兒優質托育,讓孩子及家長免於惡性競爭教育之苦,把童年還給孩子,把良好關係還給親子;支持家庭雙薪及雙親育兒,讓女性享有工作權與自主權;實踐跨階級共享,讓弱勢兒童受到優質托育,也讓弱勢女性能夠就業,消除「女性與家庭的貧窮、貧窮的世代複製」;最後,將男性從獨撐家庭經濟的苦境解救出來,讓男性享有育兒和家務的權益。

在上述基礎上,將能讓所有階層女性、男性、小孩的完整主體性與台灣的主體性,同步達成,協助台灣走向性別平等的坦途,並走出超低生育率的國家安全危機。

本文原刊載於網氏/罔市 bongchhi.frontier.org.tw
更多論壇資料/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