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做父母,為什麼變得那麼難?」
藍佩嘉以社會學家的關懷與視角,花費了八年,收集台灣都會、市郊與偏鄉等近 60個家庭的真實故事,試圖來回應這個提問。
書中談到現在家長面臨著多重矛盾,不希望複製上一代教養模式的負面經驗,卻又不自覺的成為父母的翻版,或是在依賴長輩支援中掙扎;希望孩子有一個快樂童年,卻又擔心在全球化時代下不夠有競爭力;為孩子精心規劃多元學習和遊玩的經驗,卻反而讓孩子愈來愈忙碌甚至失去創造力;為孩子實踐自然成長的環境,卻得付出大量自己的時間與心力。而也有一群必須忙於工作的家長,連參與或陪伴孩子的時間都匱乏......。
藍佩嘉也指出,當今教養觀推著父母扮演木工師傅的角色,在意精確與條理規劃,企圖降低混亂與不確定,也形成「早點讀,學得多,比較好」的迷思。但在研究過程中,也讓作者看見孩子因表面的學習優勢造成日後學習遲鈍的可能,重複演練讓學習變得無趣,磨損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
因此,她勉勵家長和老師成為孩子的園丁當孩子想要往特定方向發展時,我們可以幫他搭個小支架,讓他爬得更有力。當颱風來襲時,我們提供暫時的避風網,讓他能喘口氣。但是,讓我們擁抱菜園裡的不安全與不確定,因為這些挑戰都是讓孩子成長的必要養分,給予他們嘗試、摸索與跌倒的機會,才能逐步打造自己的人生藍圖。
意識到教養理想與實踐的矛盾,是為了同理不同家庭的情境。而我們可以做的,是讓家長、孩子、老師和社會,一起成為一個團隊,同村共養,拉拔每一個孩子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