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小大公民生活誌vol.2】性教育新思路尊重孩子身體自主的權利

性教育:從「我沒說可以,你就不能碰我」開始

在一次社區踏查活動,臺銀桃源大樓職場教保中心,上演了一齣意外小劇場。「阿嬤,你抱我前要先問我喔!」阿希突然往後退了一步,眼神堅定地看著阿嬤。阿嬤愣了一下,但隨即放下正展開的手臂,微笑耐心詢問:「我可以抱你嗎?」

「不要,天氣太熱,我不想被抱。」阿希義正嚴詞地拒絕。 看見此景的老師頓時心跳加速,擔心尷尬場景難以收拾,反倒阿嬤笑笑打圓場:「學校有教兒童人權真好,小孩都有在聽捏。」

孩子需要性教育嗎?

「孩子這麼小,為什麼要學性教育?」阿希的例子告訴我們,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是多麼重要的一課。阿嬤的第一個反應是「尊重孩子的決定」,這讓阿希感受到被聽見和被尊重了。阿嬤用正向態度回應,阿希也從中體會到「我沒說可以,你就不能碰我」的權利

幼兒園生活中的身體自主權

在新北新月園,鯨魚老師分享他的經驗: 「雖然我是男老師,但是我跟搭班老師的工作沒有分性別,當孩子有需要,我們都會確認孩子的意願才會進行下一步,曾有一次,一位小女生嘔吐了,我在旁詢問: 『等一下要帶你去廁所沖洗,可以嗎?』, 確認後才幫她處理。」 這種詢問方式,不僅確定對方的意願,也讓孩子在互動過程中學會確認自己的身體界線,理解甚麼是越界。

抱一下有關係嗎?

也許你會問:「抱一下有關係嗎?」當然有關係。建立身體界線不只關乎性教育,更是孩子身體自主權的基石。當我們談論「性教育」,不僅是建立個人明確身體界線,更是讓孩子學習如何尊重他人的身體。這與兒童人權息息相關。 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與兒童人權的精神是一致的。大人們請從生活中與孩子一起練習尊重「彼此」的界線,這樣 孩子才會理解尊重的標準,並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線。透過這樣的練習,他們才不會越界,並用相同的標 準檢視他人的行為。當孩子在生活細節中掌握自己的權利,他們會變得更自信,相信自己的感覺,並為自己的 感受與身體建立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