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小大公民生活誌vol.2】實現一種同村共育的可能

十五年前,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在還沒有非營利幼兒園時,就以非營利的方式試驗一種「大家庭不缺一雙碗筷的概念』,嘗試實現共同照顧的可能。當時,這種可能在對我們來說,都覺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選擇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是艱辛的,但為什麼我們面對如此艱難還是堅持前行? 原因在於,我們看到照顧這一件事,如果落到個人甚至是女性身上,就會是很辛苦 的事。唯有共同照顧,讓大家的孩子好,我們自己的孩子也才會好。唯有促進彼此更多的互動與連結,進而理解而互助,女性也才能實現經濟自主、參與社會的可能。

性別平等的議題常被認為難以推動,但我們透過小議題來啟發教保人員和家長們的覺察。性別平等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差異,更涉及到對人的尊重、自主和自信, 乃至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包容。

正因為我們看到了這些可能性和可以帶來的改變,所以一直堅持下去。例如,在現 代社會,人們往往不願溝通,但我們依然堅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透過開展對 話、成立社區自治委員會、家長共育團, 並推動學習區規劃小組互動等來做出示範。公民素養從幼兒園開始,由小公民影響大公民,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在推動公共托育的過程中,夥伴們彼此鼓勵:「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很困難,那我們就自己開挖土機,開出一條路!」如今,這條路上已經有了許多小草小花,但 這條托育之路仍需要你我共同繼續撒下種子,才能讓共同照顧的理念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