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由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台灣社區照顧協會、台灣公共托育協會、台灣博齡協會組成,以非營利的模式負責互助系統的運作,系統成員的互助捐款,是本系統穩定持續運轉的基礎,互助捐款同時將運用在補助弱勢者,以及系統的研發、實驗、推廣工作上,以透過社區大家庭的照顧,建立平等、關愛、合作、助人的社會。
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是「社會權」概念的具體實踐。「互助」為系統的核心價值,有照顧需求的家庭,透過系統找到照顧幫手,從照顧負荷中稍得喘息,同時創造婦女二度就業機會。二度就業婦女在系統中接受訓練與管理,成為專業照顧工作者,賺取穩定的薪資,並得到勞動權益的保障。
每一個人在一生中,從出生到死亡,都需要良好的照顧,這是生命的基本需求。但在全球化經濟的時代,家計必須依靠雙薪維持,照顧家人變成了沉重的負擔。為了支持家庭和親情,以便社會能夠生生不息,「社區照顧」成為必要的措施。
我們將人一生中需要的照顧,分成嬰幼兒照顧、學齡前幼兒照顧、國小學童課後照顧、老人照顧和家事服務,目前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有社區保母系統及公共托嬰中心、非營利幼兒園、家事管理、居家陪伴、老人支持服務等專案,並與臺北市優質保育公益協會等團體合作進行課後照顧方案,提供 0-99歲一生的照顧。
想認識基金會研發與推廣服務的運作理念,歡迎造訪關於我們;
了解更多我們如何運用捐款,歡迎您閱讀我們定期更新的會訊專刊
如您願意投入支持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永續運轉,
歡迎您用以下方式捐款:
1. 信用卡捐款
請下載附檔的【信用卡授權書】,填寫完畢後傳真或郵寄至總會
傳真:(02)2521-6364
地址:104 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70號8樓
E-Mail:pengwan@pwr.org.tw
說明:
2. 劃撥捐款
戶名: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帳號:1 9 0 2 9 0 4 7
3. 親自到各辦公室捐款:查看所有辦公室資料
為減少紙張浪費、輕省行政作業,今年起,對於以信用卡捐款且有提供身份證字號之個人,我們將不再主動寄送紙本捐款收據。您的捐款紀錄,報稅時都將透過網路資料庫自動下載。
若您仍需要紙本收據,歡迎來電或Email告知,我們仍會個別寄給您。(連絡電話:02-25216196分機62、63 Email: pengwan@pwr.org.tw )
至於採現金劃撥者,以及公司行號之捐款人,仍會收到紙本捐款收據。
以上說明,感謝您對彭婉如基金會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的捐款與支持!
112年捐款明細 | |
111年捐款明細 | 110年捐款明細 |
109年捐款明細 | 108年捐款明細 |
107年捐款明細 | 91年~106年捐款 |
111~112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10~111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9~110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8~109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7~108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6~107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5~106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4~105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3~104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2~103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00~101 會計師簽證報告 |
114年預算 | |
113年預算 |
112年 | 111年 |
110年 | 109年 |
108年 | 107年 |
成立緣由
1996年11月30日,時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女士,南下高雄為隔天即將進行表決的民進黨「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徹夜奔走,不料卻在深夜搭計程車前往住宿旅館途中遇害,喪生於一個對女人人身安全毫無保障的社會。為了紀念這位以爭取婦女權益、提倡兩性平等為畢生志業,卻不幸慘烈犧牲的婦運先驅,婦運團體的姊妹、民進黨的同志和她的親朋好友,除了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施壓立法院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催生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之外,並特別成立「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以延續她的未竟之志和理想。
我們的宗旨
1. 推動性別平等教育,建立性別平等文化
2. 督促與婦女人身安全有關之教育及政策之落實
3. 促進保障婦女權益法令制度之建立
4. 鼓勵婦女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
5. 獎勵及贊助各項與性別平等、婦女就業、托育及照顧議題有關之服務、執行及研究
6. 開發婦女潛力,結合社區需求,落實福利社區化
7. 落實終身學習、職業教育與就業協助
8. 致力於兒童及老人教育服務
9. 其他符合本會設立目的之相關公益性教育事務
未來展望
彭婉如文化基金會希望能將台灣打造為一個善待女人與小孩的安全島,並逐步實踐照顧福利社區化的理念,期待終能達成「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目標。
1996.11.30 |
彭婉如女士遇難。 |
1996.12.21 |
「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 |
1997.01.14 |
舉辦「媽媽治城公聽會」,提議將各社區婦女的人身安全居住環境、經費配置等需求,反映至縣市政府成為警政策 並在各社區召開「社區婦女治安會議」。 |
1997.05.01 |
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正式成立。 |
1997.05.20 |
社區治安方案起跑。 |
1997.11.21-12.07 |
「女權火1997」紀念婉如遇難週年系列活動。 |
1997.12 |
成立「社區兒童及少年認輔支持系統」。 |
1998.09.01 |
推動「社區國小課後照顧支持系統」。 |
1999. |
開發首張保母保單,並成立社區保母系統,引導國家建制社區保母系統制度。 |
1999.03.08 |
台北市辦公室設立。 |
1999.05.01 |
高雄辦公室設立。 |
1999.09.01 |
台南辦公室設立。 |
1999.10 |
921地震東勢災區國小學童課後照顧人員說明會。 |
1999.11.15 |
台中辦公室設立。 |
2000.05 |
台中災區第一所「社區自治幼兒園」正式成立,陸續成立花東新村自治幼兒園、新希望村自治幼兒園、大愛新村自治幼兒園。 台北縣辦公室設立。 |
2000.10.09 |
社區照顧福利服務系統求才求職專線,幫幫專線080 058805(你我幫幫你我)正式啟用。 |
2000.11 |
推動「社區家事管理支持系統」。 |
2000.12.01 |
「宛如媽媽般的守護」四週年紀念活動;「全國社區治安推動聯盟」開跑。 |
2001. |
培訓保母、家事、坐月子培訓班,發展「到府」、「坐月子」保母。 |
2001.02.15 |
承辦高雄市單親家庭服務中心。 |
2001.04 |
成立「社區福利服務互助系統」。 |
2001.04.01 |
「宛如媽媽」紀錄片首映及座談會。 |
2001.05.20 |
「宛如媽媽般的守護」慈善音樂會。 |
2001.07 |
南投工作站成立。 |
2001.09 |
桃園工作站成立。 |
2001.10 |
承辦三鶯長期照顧實驗計畫,提供居家服務,本計畫於2003年9月執行完畢。 |
2002.07 |
承辦臺南縣永康區公費居家照顧,2009年7月結束服務。 |
2002.10 |
「社區遊孩兒:不管...或是」影片首映暨座談會 |
2002.12 |
舉辦第一屆金手獎頒獎典禮,表揚優秀家事管理員。 |
2003.01 |
承辦高雄市公費居家照顧,於2005年初結束服務。 |
2003.06 |
購置永久會址,開創永續經營新氣象。 與嬌生公司合作,提供學員貸款;其次,協助家事管理方案進行課程標準化、整體服務標準化作業,並並成立客服組,建立家管員管理制度。 |
2004. |
承辦「照顧服務員」培訓班,及開辦自費居家照顧。 |
2004.12 |
舉辦「女性.照顧福利.就業支持」研討會,發表照顧福利服務人員就業支持系統規劃研究成果。 |
2005. |
持續推動「保母管理及費用補助制度」。 |
2005.01 |
與四十多位四黨立法委員及六十多個勞工、婦女、社福團體以及個人組成「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
2005.01.27 |
三重社區家庭支持中心開幕,舉辦入厝茶會。 |
2005.06 |
臺北市天母學區成立第一個「學區安全聯盟」。 結束課後照顧方案轉為第二線的政策推廣工作。 |
2005.10 |
舉辦第一屆志工日「陽明教養院清掃活動」。 |
2006.03 |
舉辦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就業・福利・脫貧研討會」。 |
2006.05 |
開辦居家陪伴服務。 |
2006.12 |
承辦高雄縣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計畫)。 |
2007. |
成立全國課後照顧聯盟,持續全國各地推動課後照顧方案。 |
2007.04 |
發行課後照顧手冊。 |
2007.05 |
整併居家照顧及居家陪伴,採ABC分級服務制。 |
2008.04 |
「保母管理暨托育費用補助制度」成功上路。 |
2008.08.03-04 |
舉辦全國課後照顧聯盟工作坊。 |
2008.09.07-18 |
舉辦全國家事督導在職訓練。 |
2008.09.26 |
完成天母學區社區治安成果手冊。 |
2009.12 |
舉辦第一屆天使獎,表揚優秀居家陪伴員、到府保母及坐月子人員。 |
2010-2011 |
參與兒童教育及照顧法(後分為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之擬定與修正。 |
2011.08.01 |
承辦臺北市公辦民營重慶托兒所(臺北市公辦民營模式)。 |
2011.10.01 |
承辦屏東市屏東復興托兒所(教育部友善教保服務計畫非營利幼兒園)。 |
2012.06 |
實驗「三娃保母」計劃。 |
2012. |
因應政府開放外籍看護工,居家陪伴服務之轉型,研發術後照顧。 |
2012.12 |
家事推出熟齡專案。 |
2012-2013 |
參與「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之擬定與修正。 |
2013.01 |
與老人福利聯盟、台灣勞工陣線、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台灣女人連線、婦女新知基金會等民間團體成立普及照顧政策聯盟。 |
2013.03.20 |
承辦臺北市公辦民營大同托嬰中心(臺北市公辦民營托嬰中心計畫)。 |
2014. |
臺北市重慶、高雄市五甲、鳳山社區自治幼兒園轉型非營利幼兒園。 |
2014.01.06 |
全國首座採「北歐模式」打造的高雄市前鎮愛群社區自治育兒資源中心開幕。 |
2015.04.30 |
於臺北國際藝術村幽竹廳舉辦「有妳相伴 有妳真好」紀錄片放映暨「女性、照顧與勞動」座談會。 |
2015.09 |
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及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合作「教保人才培育獎助學金計畫」,甄選優秀學生給予獎學金及現場實習機會。 |
2015.09.03-10.30 |
舉辦全國居家托育服務單位訪視輔導員教育訓練(臺北場、高雄場、臺中場)。 |
2016.03.22 |
普及照顧政策聯盟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於立法院舉辦「托育、長照、女性就業三合一照顧政策說明會」。 |
2016.04.01 |
結合家事與居陪方案推出老人生活支持方案-銀髮專案。 |
2016.08.19 |
台中市豐原長青元氣學堂(多功能日托)開幕。 |
|
1949.07.13 ~1951 1967~1971 1988 1988.12~1989.12 1990.01~1992.12 1995.02~1995.05 1995.05~1996.07 1996.08 1996.11.30 |
出生於新竹市。兩歲時喪父,由母親、大哥、大嫂撫養長大。 師範大學國文系。 返台,開始婦運生涯。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主婦聯盟理事,婦援會理事,晚晴協會理事長。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 民進黨婦女發展委員會執行長。 民進黨婦女部主任。 遇害身亡。 |
「社會權」的概念已經成為普世價值。在二十一世紀,公民身分的建立必須透過社會權的實現,而紮根於切身的社區歸屬感。台灣社區照顧協會成立於2006年,是推動社區照顧福利服務系統的專業化非營利組織,以和平、樂群、力氣大、走得穩的「大象」為自我形象,致力於催生新世紀的永續社區。
台灣公共托育協會成立於2009年,主要目的在推動及建立台灣公共托育的觀念及制度,支持父母就業並實現性別平等、促進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動及建立普及照顧福利服務為宗旨。歷年來持續關注婦女權益與處境外,本會於台灣各地長期推動公共照顧制度之建立及實踐,並獲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擔任協力組織,支持本會推動公共化照顧之理念。
本會成立以來,持續參與促進照顧公共化及婦女權益福祉相關之理念宣導、政策推動等倡議活動,並於2011年起加入「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與關心幼兒、婦女、勞工權益的夥伴共同推動照顧非營利化的公益訴求。
除政策理念倡議外,2012年起,本會亦積極投入第一線照顧服務之實踐。
自2012年3月起,參與及協助臺北市優質保育公益協會成立。並協助該協會於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國小(2012年9月)、臺北市內湖區潭美國小(2012年9月)、臺北市南港區舊莊國小(2014年9月)等地提供課後照顧服務。
2013年6月本會得知高雄市公辦民營美濃幼兒園原先的承辦單位雖然簽約三年,卻於契約尚餘一年之際不繼續經營,考量在地平價托育服務量及第一線教保人員工作機會的匱乏,本會毅然投入2013年8月的招標,承接高雄市美濃社區自治幼兒園。經過一年與美濃在地的互動與協力,於承接期滿後因場地整修因素,於2014年7月結束承辦美濃社區自治幼兒園。
為積極實踐本會之理念宗旨,本會在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的協力之下,於2014年10月投入公共服務的招標,並成功接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臺北市大同區社區保母系統」,於2015年1月1日起正式經營委託服務,於承接期滿後,考量臺北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直接服務建置,評估本會現有人力無法同時因應間接服務及直接服務,再三思索後,於2017年1月1日起決定暫別居服中心的輔視輔導工作,轉而參與臺北市政府直接服務建置的行列,以滿足越來越多雙薪及單親就業家庭對平價、優質服務的期待。
葫蘆幼兒園創辦於2006年7月,本會得知原承接單位於葫蘆幼兒園轉制為非營利幼兒園時無承接意願,考量當地民眾對公共托育服務之需求、並為確保第一線教保人員之工作,本會自2015年8月起由台灣公共托育協會承辦,目前共收托145名幼兒。
本會自2015年8月承接葫蘆非營利幼兒園後,秉持擴大推動公共托育照顧的理念,於105年8月起承辦屏東縣四維非營利幼兒園。四維非營利幼兒園位於屏東縣萬丹鄉四維國小,共收托98名幼兒。
台灣高齡人口比例持續攀升,為促進及支持在地老化、尊嚴老化,本會遂於2015年成立,秉持「博聞高齡,自在老化」之宗旨,志在推動台灣長期照顧服務邁向普及、可近、社區化、優質之理念落實,以延緩失能,使老人自在生活,提昇高齡人口及其家庭之生活品質。
本會成立以來,持續參與促進照顧公共化及婦女權益福祉相關之理念宣導、政策推動等倡議活動,並加入「普及照顧政策聯盟」,與關心台灣高齡化及長照政策的團體,共同推動符合「輕重兼顧、以積極預防壓縮重度需求」、「以在地就業創造生產性福利」、「長照與醫療二元分工」、「實踐在地民主與因地制宜,建立地方區域性的長照服務審議機制」等四個價值之長照政策。
自成立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以來,基金會就致力於讓婦女就業,到目前為止有將近千位婦女因此而就業。而為了保障這些婦女的勞動權益、為了讓這些婦女有發言權、有協商權。於是我們成立了職業工會。
社區服務人員是由一連串的照顧服務系統所產生的專業的有酬工作者,這些系統是由許多學者、實務工作者及社區居民共同討論、實踐、檢討、改進所研發出來的,因此社區服務人員乃為一新興的就業型態。社區福利服務是社區居民為滿足自己社區托育、托老等福利服務的需要所發展出來的就業型態,其無固定雇主,薪資乃由居民自行協議,並算出成本價,以透明、公開、公正的方式向使用者收費,故有別於既有的職業。
社會責任與權益保障並重。我們一起工作,除了要擁有一份收入,一起成立工會,除了爭取自己的勞動權益,更重要的是,我們做這些照顧工作就是為了要貢獻社會不是嗎?我們工會的基本精神是社會責任與勞動權益並重。
未來的人口品質好壞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從事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因為我們的工作是照顧人的工作,所以,讓所有人得到充分的關愛和良好的照顧及教育,以此維持最佳的人口品質,減少犯罪,是我們的責任。
創造非營利化的、平價的、社區化的照顧福利服務體系是我們一致的目標。我們整個福利服務體系,強調的是從業者得到最合理的工資,以最高的品質滿足所有人民需求的照顧服務,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一個要訣就是堅持「非營利的」經營。
一、遵行以上三個圭臬:唯有達到以上三個目的,我們出來就業、奉獻社會、成立工會才有意義,因為唯有我們具體落實這些,我們才能持續對國家的照顧福利服務政策擁有發言權、決策權及管理權。
二、積極參與工會的各項行動: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我們不僅要實踐,還要增加更多的知識,因此,我們有義務參與工會所舉辦的各種課程﹔除了知識,我們必須養成充分討論的習慣,所以,我們有義務參與各項會議。
三、共同維護工會名譽:我們工會成員均是精挑細選出來的,我們擁有的是純正的心、愛人的心及專業的技巧。我們這些好的形象是靠大家一起形塑而成的,因此沒有人有權利做出破壞工會形象的行為。
目前,除了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的社區服務人員職業工會已成立外,我們將繼續在其他縣市成立工會,屆時我們也將成立一個全國性的社區服務人員職業工會。一同為爭取從事照顧工作婦女的福利而努力。
台北市社區服務人員職業工會
TEL:02-2521-6155
FAX:02-2521-6364
地址:104台北市民生東路一段70號8樓
大台中社區服務人員職業工會
TEL:04-2473-3771
FAX:04-2475-2696
地址:408台中市南屯區東興路二段98號8樓
台南市社區服務人員職業工會
TEL:06-2095-509
FAX:06-2088-290
地址:701台南市東區勝利路85號2樓
高雄縣社區服務人員職業工會
TEL:07-717-0109
FAX:07-717-0705
地址:802高雄市苓雅區建國一路109號5樓之4
六月初我到萬芳社區保母工作站作進階課程的講課,並且頒發結業證書和時數卡。有幾位保母不約而同的問我:「妳為什麼不出來競選立法委員?」我回答她們,我認為跟保母們一起努力比較有意義。她們說:「這樣層次太低了。」我告訴她們,為保母爭取權益,協助保母們把帶小孩的工作做好本身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她們聽了就說:「妳去做立法委員的話,就更能為我們爭取權益。」
以上的對話,讓我思考了好久。我能夠確定的是,如果我去做立法委員的話,我的時間、思慮、整個的生活,都會被台灣的不良政治生態所佔據,恐怕再也不能站在第一線,像現在一樣,為婦女、小孩、社區居民以及整個社會的一些關鍵性的需求,而仔細思考,並且跟大家攜手合作,共同打拼。
也就是說,我想走的是一條跟大家的想像不太一樣的路線。我認為與其去選立法委員什麼的,我不如實地去結合婦女朋友們,一方面推動「社區保母支持系統」、「社區課後照顧」等社區照顧服務方案,另一方面結合大家,成立「社區服務人員工會」。這是一個「兩面俱到」的做法,一方面藉社區照顧服務方案來服務社區,嘗試集合姊妹們的涓滴細流,成為浩瀚汪洋,從根本上改善整體社會的體質,另一方面藉著成立工會來保障服務人員的權益。
雖然目前我們仍在起步的階段,無論照顧服務方案的推動,或服務人員權益的保障,都仍然是破碎零散的,還看不到一個完整的全貌,但是,由於大家的努力,我們已經成功的將各項服務方案爭取納入新政府的政策範圍,那便是「五五五安親照顧方案」。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幾年間,我們的社區照顧服務方案將會受到政府和社會更大的重視。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雖然我們沒有推人出來選立法委員或什麼的,可是透過我們的集體努力所建立的社會聲望,我們一樣可以把我們認為重要的事項,納入政府施政的優先考量。我們要知道,一起努力經營「彭婉如文教基金會」、「社區服務人員工會」,以及跟我們合作的各地社區團體,並且在個人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最可靠的正途。
只要我們團結,並且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那些立法委員們,以及當政者們,會敢不支持我們嗎?
199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