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前輩,我想問? 有關居家托育工作的十個疑惑!
新手上路心慌慌?
別怕!以下彙整資深保母前輩的經驗,幫你撥雲見日,穩穩踏上居家托育就業之路!
1.我家坪數不大,可以當保母嗎?
當然可以!妥適的空間規劃並取得家人支持是關鍵。
保母主要照顧 0-2 歲幼兒,空間安全比坪數大小更重要。打造「安全的環境」與「適齡適性的設備」,支持孩子自在探索、生活與學習,就是好的托育環境!
這些規劃調整可能影響原先家中的擺設與格局,未來也會有不同家長及幼兒進出,面對這些變動,取得家人的支持將會是你從事保母工作的強力後盾唷!
2.我家有養寵物,可以當保母嗎?
當然可以!前輩們提醒「養寵物跟當保母是兩回事,別因此限制自己!」許多家庭也有養寵物,無論有無寵物,清楚向家長介紹你的托育空間、作息規劃、環境設備、清潔消毒方式等等,才是重點。
3.我需要接送自己的孩子, 可以當保母嗎?
當然可以!前輩們提供很多解決方案,試著找出最適合你的方式吧!
- 與伴侶、家人分工:適度與家人分工育兒,家人也都是育兒的一份子。
- 挑選有娃娃車的幼兒園:孩子放學後搭娃娃車回家。
- 調整收托時間:若家長的工時彈性,可與家長協調時間,確保你可以接送孩子後,再迎接托兒到來。
- 取得家長同意,帶托兒外出,一起接孩子回家:外出務必確保安全,你需要事先規劃接送路程、預估時間、確認設備(推車)並建立孩子 們的生活常規,進而充分向家長說明並取得同意。
4.小孩愈生愈少,真的有家長要送托嗎?
當然有,而且有送托需求的家長只會越來越多!
現代越來越多女性重視職業生涯發展,生了小孩後也希望持續工作,家長間不分 性別,一起賺錢、一起育兒做家事,更是理想的家庭樣貌。據統計,家外送托 率正逐年攀高,108 年 0-2 歲家外送托率 13.33%,112 年已來到 23.12%,也就是 100 名幼兒中,有 23 名送托家外照顧,而「找不到保母」是未送托的主因之一,可見家長非常需要居家保母的服務!
再加上,未來將有大批保母屆齡退休,此時正是你踏入居家托育工作的絕佳時機。
5.保母這個工作好像很封閉,無法跟人互動?
正好相反!保母工作讓你與許多人相遇相 識!前輩們細數成為保母後,生活遠比想像中還要豐富!
在家,你是陪伴孩子一起長大的人,更是家長的育兒神隊友,雖然沒有同事揪團購,但家長跟團購時,絕對不會忘記算你一份。
托育地在家,家就在社區,社區內的其他保母、警衛、鄰居,都是你與孩子每天問好、互相關心的對象。
在職場,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訪視輔導員及中心辦理的活動,如社區宣導、在職課程、協力圈,這些場合可以認識一起奮鬥的夥伴,定期跟「遠端同事們互吐苦水、 交換經驗。
6.保母一人在家工作,遇到緊急突發事件,怎麼辦?
做好事前規劃,遇到危機就能不慌張!
前輩分享,保母必須注意每一個工作環節,確保托育安全。例如,確定環境設備安全防護做到位;專心托育不分心,隨時 留意孩子狀況;每年參與在職課程,持續回訓基本救命術。
還有一點很重要,「盤點周遭可用資源並 建立關係」列為未來可求助的對象,包括: 同住家人、社區鄰里、警衛、大樓管理員、 鄰近保母、托兒家長、居托中心。
做好以上的準備,就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7.現在的家長都很難溝通?
前輩們提到,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新手家長面對育兒,多少會有困惑而需要溝通。建議掌握「尊重」、「先聆聽,不否定」、「跟家長達成『有話直說』的共識」、甚至是「做給家長看」等原則。
前輩分享,托兒有異位性皮膚炎,起初建議家長改買純棉衣物,但家長第一時間沒接受。於是,他自掏腰包購買,觀察紀錄孩子的狀況,家長「見證效果」後,立馬自行替孩子更換衣物,對保母既是感謝也是不好意思。
8.家長都會要求保母裝監視器?
家長看到保母的負面報導往往會擔憂,並將監視器視為保障安全的工具。前輩們提醒,保母有責任帶領家長認識,托育合作要建立信任關係,包括:與家長接洽、面談時,分享托育經驗、環境規劃、作息安排;孩子送托時,觀察紀錄並與家長分享孩子的狀況。
前輩們說,「隨時保持聯絡,比架設監視器來的重要太多了!」
9.家長比較喜歡托嬰中心還是居家保母?
實際上,居家保母、托嬰中心,各有擁護者!
有些家長喜歡托嬰中心,但還是有許多家長偏好居家托育。
居家,讓生活即是學習。孩子會知道客廳、浴室、廚房,而浴室廚房是危險的地 方,不可獨自進出。當保母洗水果的時候,給孩子幾顆,邀請他一起洗,這是居 家保母可帶給孩子的獨特體驗。
在保母家,孩子情緒不好,你可以多花一點時間抱抱他、多跟他說話;孩子感冒胃口不好,你可以煮得清淡,多花時間陪他吃飯,這都是保母的優勢。
掌握並發揮居家保母的特色與優勢,就不怕被比較!
10.保母也有休假需求,如何跟家長討論休假?
休息是為了走得更遠,與家長事先講好,互相協力,休假並不難!
每個人都會有休假的需求,也會遇到「臨時、突發」的狀況,前輩們提醒,簽托育契約時,討論好請假與退費相關事宜,並了解家長的工作型態與可用的後援。平常合作也別忘了建立並累積互信互助的關係。
有休假需求,務必預先告知家長,讓家長提前規劃孩子的照顧安排。若真的遇到突發狀況(例如家人有緊急狀況),如實提出需求,相信家長也能理解跟支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