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創造多贏共好的托育環境:非營利幼兒園對台灣學前教育發展的意涵

非營利幼兒園的思維,是創造對幼兒、對家長、對教保人員的多贏模式。在今年(2018)1月舉辦的「教保公共化與在地實踐─『非營利幼兒園的回顧和前瞻』論壇」中,國立臺北市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所長歐姿秀教授指出,以前的「公辦民營」與現在的「非營利幼兒園」,雖然兩者都是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但在合作關係上有很大的不同。

 

非營利幼兒園特色:公民參與、社區互動

非營利幼兒園的特色是「公民參與」,政府合作的對象必須是非營利組織,但在公辦民營時期,甚至個人亦可與政府合作。為了確保非營利幼兒園維持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方式,園所每學年必須接受會計查核、並公告財報;在對教保人員及幼兒方面,非營利幼兒園秉持平等尊重的價值、合作學習跟夥伴的關係,並強調落實於園所運作及教保活動上,也透過到園檢查、會計查核等機制確保上述目標的達成,而公辦民營並無相關機制。

歐教授提到,政府推動非營利幼兒園政策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台灣的少子化危機,思考台灣社會如何永續生存發展。OMEP世界學前教育組織(Organisation Mondiale pour l’Education Préscolaire)即將永續生存的概念與幼兒教育做結合,「永續教育」有包含經濟、社會、社會文化、環境等面向,而在社會文化當中,即是推動尊重、省思、重視多元價值。

非營利幼兒園提供更多公民參與幼教政策或相關議題的機會,如:地方政府的非營利幼兒園審議會機制,其中不是只有經營者或工作者,還包含家長及關心兒童福祉的人士、勞工、婦女團體、會計專長者,讓更多的人來一起關心我們的孩子及未來,這便是非營利幼兒園給台灣學前教育帶來的新思維與新行動。

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主任李淑惠認為,非營利幼兒園在制度本身尤其強調公平正義、社會信賴、公開透明,「社區互動」是非營利幼兒園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在社區互動上,是希望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結合,讓我們的孩子認識他/她所生活地方與文化,孩子在了解之後才能認同。

李淑惠主任進一步說,將幼兒園課程與社區做深度連結,並非只是去做一個單純的活動。而落實公民參與理念,包含青年投入幼教工作或教師專業自主、保障弱勢的孩子,確保優質、平價與專業。未來非營利幼兒園將帶動幼教生態的質變,促進不管公立、私立、非營利的園所,好好將幼教專業做好,受惠的其實都是我們的孩子跟家長。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許玉齡指出,非營利幼兒園的制度設計提升了幼教的專業能見度。一般人對於幼兒園的想像,就是把孩子送到一個機構,有人安全的顧好,讓家長能夠放心工作,但其實孩子進來園所之後,飲食、所用之物、所從事的活動、時間安排、孩子的情緒等等,都需要專業的安排,這些活動就是「教保活動課程」:從孩子入園後,所有的安排,都是為了讓孩子有目的的學習,可以說孩子一進到園所就已經在課程當中。許多人可能都還停留在過去孩子排排坐、在老師前面聽才叫「上課」的想像中,但從幼兒發展來看,幼兒園這個年紀的孩子其實坐不大住,若被逼著一定要坐著,根本無法達到學習的效果。

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孩子有效率的學習

許玉齡副教授說,現代幼教關注的是,如何讓孩子有效率的學習,這便是「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從師資培育開始,課程不斷灌輸「以幼兒為中心」的理念,亦即: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經驗、發展,應該以不一樣的對待方式、不一樣的課程幫助他們。

回顧台灣幼兒教育的歷史指出,從1960年代引進統整課程的概念,經過1970年代的擴展,至1980年代重視學習區,學習區的發展讓幼教開始重視教育的個別化,我們不一定要強迫孩子同時間做同一件事情,這引出了幼教的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開放教育」,我們重視個別孩子能力的養成,讓孩子有操作的能力、可以深入探究,也就是「探究式的學習」,而這些幼教概念都需要有一個實施的場域。幼教的發展:

  1. 必須要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這些專業訓練讓他知道用對的方式引導孩子,
  2. 要有意願用教育專業去對待幼兒的機構,不再是傳統、單項式、傳遞式、填鴨式的教育,
  3. 需要有能夠承受資金壓力的辦園者,因為當家長觀念還沒到位的時候,必須要承受一定的壓力,
  4. 必須要與社區合作,讓社區民眾及家長理解園所教育的理念。

非營利幼兒園的制度設計,結合了政府的資源與管理、法人的經營理念及教保人員的專業,讓上述這四項條件都能滿足,也因此讓社會大眾開始認識幼兒教育專業。

孩子不見了?國家的未來: 非營利幼兒園的未來展望

非營利幼兒園的制度自2002年起內政部推動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計畫、2007年教育部推動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開始,至2012年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正式施行至今,累積了許多不同專業領域夥伴們的經驗及努力。教育部正在推動的「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計畫」,106學年度至109學年度將設1247班公共化幼兒園,其中有七成為非營利幼兒園。在政策的推動當中,必須依賴政府、民間、及學校的攜手合作,以及更多人的關切及加入才能達成目標。當我們看著隨著少子女化危機逐漸凋零的校園,必須要思考:在20年後我們想要怎樣的未來?我們想像中,一個成熟的公民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怎樣的思考方式?托育公共化的推動,需要你我的關心及共同合作!

 

本文原刊載於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