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服務其實是有風險的。多數幼兒園老師值得信任,但少數老師時不時會有不當管教的行為;多數保母非常用心,但少數保母會有照顧疏忽導致事故發生;多數家管員努力 而謹慎,但少數家管員會不小心打破使用者的貴重物品。居陪員、月子人員、托嬰中心老師,也是一樣的。多數人可以完成使用者的託付,但總有少數人會意外出包也有極 少數人故意為惡。
有些家庭因為害怕託付照顧的風險,會因此選擇「自己來」。例如成為全職媽媽、全職祖母、全職家庭照顧者。但這也可能陷入另一系列的風險。例如照顧方式專業不足、照 顧情境容易陷入孤立,或是因此丟失工作,選擇照顧就等於選擇貧窮。
所以彭婉如基金會的工作,有一大部分是試圖「預防風險」。預防風險總是鴨子划水很 像網路上流傳的「IT 困境」:「因為事情運作得很順利,所以沒人知道你做了很多事, 來保證沒出事。」預防風險也很像公衛防疫,也許你成功防堵了十次流行疾病,但沒有人會誇獎你;可是只要一次「清零」失敗,出現防疫破口,所有人都會跳出來指責你。
但我們仍在努力絞盡腦汁,嘗試各種預防風險的作為。因為彭婉如基金會的存在宗旨,就是建立值得台灣社會信賴的普及照顧服務。今年年刊有〈訪視輔導員的日常揭秘〉、 〈拆解十大常見安全迷思〉等文,就是在呈現我們的保母方案如何預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