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立支援」,幫助長輩自立生活

作者: 
林金立(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執行長) / 余彥儒(老學堂左營社區長照機構組長)

 

自立支援在日本及世界各國已行之多年,而台灣也不惶多讓,隨著超高齡化時代來臨,更是在短短幾年內突飛猛進、遍地開花

2011年長泰老學堂日照中心成立,以「人生繼續學習的地方」為服務宗旨,去除照顧即是服侍或無能的標籤。2013年與日本群馬縣福祉法人高崎新町元氣村結盟,於日本照顧現場完整學習自立支援。2014年引入ZIZIBABA體驗訓練,並於當年起陸續辦理自立支援成果示範觀摩會。2015年成立自立支援學院積極推廣理念,各縣市也開始有單位加入推動。2016年民視異言堂「被綑綁的老年」專題報導創下超過百萬人點閱的紀錄,緊接著康健雜誌以「照顧革命」為名進行專題報導,形成一股讓老人解除綑綁的照顧革新風潮,目前長照2.0政策也將推動零約束納入政策目標。

自立支援照顧自2011年於台灣開始實證,目前有超過200個各類型長照機構投入應用,自立支援在台灣的發展逐漸有本土化的模式出現。其理念有三:

(一)支持長者繼續在原本居住的環境,倚靠自身能力過生活,進一步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

(二)發現長者的優勢、能力和潛力,並激勵他們,找出改變的動機和創造堅持的動力。

(三)努力維持、改善甚至預防長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條件持續惡化。

上述理念包含了兩個重要的內涵。首先照顧的目標是「提升長者的生活功能,而不是治療疾病」,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了,生活品質自然增加,依賴也將隨之降低;另一個重要內涵是「讓長者運用自身的能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幫他們做所有的事」。

多數的家庭照顧者並未受過專業的訓練,也常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做不到,但是其實只要遵循接下來的「四大基本照顧」與「零臥床」原則,您會發現自立支援照顧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照顧法。

 自立生活的基石——四大基本照顧 

飲水、飲食、排泄、運動,四大基本照顧被廣泛運用在照顧現場,也是讓長者恢復生活功能的重要基礎。

(一)飲水:四大基本照顧首重補充水分。長者常常會因為害怕跑廁所而不喝水,但缺水反而是造成躁動不安和尿失禁的原因,因此必須用各種方法讓長者補充水分。長者每天至少要攝取1500cc的水,若「忘記喝水」可設鬧鐘提醒,「不愛喝水」可透過湯品、茶、果汁來補充。甚至有些人只是需要在他面前放一杯水,陪他聊聊天,自然而然就會喝水了。

(二)飲食:增加蛋白質和纖維的攝取量,減少油炸與加工食品。長者每天至少要攝取1500大卡,如果營養不良很容易會產生肌少症的問題。肌肉量不足就容易跌倒,跌倒後就容易臥床不起,落入失能的漩渦。

(三)排泄:排泄可以反映營養及水分是否達標。當營養全面、水分足夠,加上運動,排泄的狀況大多都會改善。也要讓長者在馬桶上排泄,以維持身為人的尊嚴;戒除瀉藥,維持良好的腸道健康。

(四)運動:能持之以恆的運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思考長者的喜好與習慣,找到最適合且能夠快樂的運動。另一個重點是循序漸進,例如臥床的長輩先練習翻身與坐姿平衡,坐穩了再起身與站立,站穩後才訓練踏步與跨步的動態平衡。千萬不可求好心切,必須階段性地慢慢來。

零臥床——讓在家自立支援得以實現

社會普遍認為失能是因為生病或住院所造成的,但事實上,臥床才是失能的最大主因,簡而言之就是一種身體功能「用進廢退」的概念。躺在床上不動,肌肉便會開始萎縮、失去力氣,骨頭裡的鈣質也會逐漸流失,甚至關節也開始僵硬,漸漸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因此,零臥床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以下是零臥床的八項重點:

(一)照顧是「協助」他,而不是「服侍」他。

(二)老人長期臥床是照顧的人所引起。躺的越久,身體越虛弱,增加腦中風及骨折的風險。

(三)復健從早晨、床上即可開始做簡單運動。

(四)反覆練習穿脫衣服、上下床、如廁、用餐等生活的動作,便是生活即復能最具體的實踐。

(五)新的一天始於換衣服,裝扮是一件重要的事;睡覺跟吃飯的地方要分開,寢食分離,讓生活也有節奏感。

(六)不過度照顧,不離開視線。尊重長者也想自立的心情,讓「生」的意識重新出現。

(七)活用輔具、裝設扶手、去除高低差,擴大長輩安全的活動範圍。

(八)善用社區資源,從家庭、社區及社會中發現生活的喜悅,大家一起預防整天窩在家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都想要自立!

為了達成「一起在家自立支援」的目標,改變我們自己的照顧意識是最重要的事。秉持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唯有先從自身觀念改變起,長者才有機會跟著進步。相信只要持之以恆,照顧關係一定會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