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婉如互助網的100種方法—一個居家服務人員的育成

 

在基隆百福社區,居家服務說明會的現場,主持的督導正一一回應台下的提問。一眼望去座位上多是女性,舉手發問此起彼落,「要是不擅長煮,能來做嗎?」、「居家服務的環境安全嗎?」「能有週末時間陪孩子嗎?」這些問題多是二度就業婦女考慮就業時,常見的問題,也是一般二度就業婦女培訓機構,不易設身處理解並協助解決的問題。

婉如自費方案中的家事、居陪、坐月子等居家服務方案歸屬於「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當中,提供社區照顧,成立至今超過15年。在協助二度就業、中高齡婦女就業上,獲得社會上的肯定。從婉如基金會內部的統計數據,以家管員為例,工作持續三年以上,有八成;五年以上者約有七成,十年以上者仍有四成,亦可佐證社會上的印象並非浪得虛名。然而,一個二度就業或中高齡投入居家服務領域的「素人」,如何轉化為專業的居家工作者、並且穩定就業;對於使用者而言,同時又必須是可信賴的。這十幾年來,社區服務照顧福利服務系統做的事,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到「適當的人」服務「適合的家庭」,但如何辦到呢?

 

 

相遇的開始:學姐介紹、網路訊息、路人推薦

 

從哪裡得知培訓/說明會的訊息?根據這幾年的經驗,近年來主要以網路的訊息以及學姐推薦為最大宗。經由學姐推薦而來的學員,通常對培訓、工作的內容與系統的制度最清楚,這類學員多數都抱著一定要完成訓練、成功上線的決心,隨著各方案學員成長,學姐介紹的人數也較以往增加。隨著網路或通訊軟體的普及,基金會的網站、臉書成為重要的訊息散佈點。有時問起學員為何會關注婉如基金會的訊息,通常都是因為有重入職場的壓力,且求職的過程,因為年齡或職能未與時俱進而到處碰壁,或者找到的工作低薪,難以養家活口。一位學員說,在一連串的求職不順利的經驗後,高中的兒子突然在臉書上,看到家事說明會的訊息,她趕緊來報名。也有些學員,與婉如的相遇非常「戲劇化」,簡直可以說是「自助天助」的典型。學員說,原本在餐廳當服務生,遇到家管員慶生,獲知說明會訊息;也有在賣玉蘭花的媽媽,在車陣中遇到督導,督導告訴她「這個工作不穩定又危險,來婉如培訓當家管員吧!」;又或者去區公所辦社會救助的資格,遇到一個熱心的人跟她說,要工作趕快去找婉如。因為這些機緣,她們來到婉如基金會!

說明會+晤談:研討「作戰計畫」

打算重入職場的女性常會躊躇不前,需要有人拉一把,協助釐清哪些是「務實考量」、哪些則可能「過度憂慮」。說明會後的晤談,是拉近二度就業婦女與職場第一步。「最適合我的是哪一種就業方案?」說明會完,每位婦女帶著疑問走向督導,督導則在對話中仔細聆聽,陪同釐清如:年幼子女或長輩的照顧規劃、家人是否支持就業,以及自身的人格特質與外在條件。

再來釐清居家服務工作的特質,有家務經驗、具膳食能力當然吃香。但是一個月的訓練,畢竟無法把一個毫無膳食概念的人訓練為料理達人,這就是作必須面對的現實。總結來說,說明會與晤談都是希望能在正式培訓之前,確認二度就業女性的就業意願、需求,同時釐清居家服務的工作特性,以避免因認知錯誤,導致雙方白白浪費了時間及有限資源。

 

一個月的專業培訓:紮穩就業馬步

「實習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衣物摺疊訓練很挫折,雖然老師教得很仔細,還是覺得摺得不夠好…」

「課程很緊湊,來上課才知道自己以前在家很多方法都是錯的…」

一張張不具名的問卷上,培訓中學員傳達上線工作前的想法和擔心。有的人嫌一個月太短,想學的東西還好多;有人則摩拳擦掌,已經迫不及待投入工作撐起家計。

督導需要提醒學員,若是自己很容易獲得的,恐怕別人也容易很取代你;要是始終憑著蠻力硬撐、依賴強力清潔劑、每次都像在做大掃除,而沒用對方法、有效率工作以保重身體,可能沒多久光景身體就吃不消、得強迫休息、甚至留下嚴重後遺症,影響生活品質。

「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讓學員在訓練過程中破除原本的舊習性,逐步採用專業的工作方式,其背後的意義其實是體貼體力勞動的姊妹們,讓勞動的過程減少肌肉、關節的職業災害,同時確保一致的服務品質。

再者,一個月的訓練調,除了建立職能,也調整學員的心情、態度,以及家庭安排。整理好心情,跨出就業的第一步!

 

上線:感謝使用者的支持,讓照顧變成一份好工作

一個家庭要敞開大門,接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照看一家老小,使用者家庭必定幾經考慮。然而要隻身走進他人的居家環境提供服務,也絕非易事。好在許多使用者願意花時間溝通、磨合且信任基金會,很多學員都順利適應居家服務工作。

成就一個稱職的家管員、居陪員、月子人員,並不容易。女性的二度就業,又特別困難。「成功就業」不是一蹴可幾,而是累進的過程。這其中可能起起伏伏、大小挫折不斷,而關鍵在於如何讓二度就業婦女對自己工作有自信。因此,「讓照顧變成一份好工作」,仍有賴使用者支持,讓「社區照顧福利服務互助系統」順利轉動,創造女性二度就業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