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十年,有妳/你真好!

作者: 
簡瑞連 高雄辦公室主任/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創園園長

 

今年五月下旬,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的鳳凰木已開的燦紅。在這即將展開忙碌畢業季的前夕,我的臉書上出現了一封不熟悉姓名的私訊,卻以熟悉的口吻留言道:「園長媽咪,我們班可以開同學會嗎?」

好奇的我點閱照片,一眼就看出這是五甲畢業的小女孩,連絡後她告訴我,因為很想念幼兒園時期的小朋友,希望可以把大家找回來開同學會。

這封臉書訊息,喚起十年前走過的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拓點記憶。

 

 

 

化腐朽為神奇:社區治安死角,成為社區共同照顧的起點

回想2004年內政部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計畫上路,基金會劉毓秀董事長偕同幼教博士王淑英老師,帶著我到原高雄縣勞工密集的五甲社區內,一處荒廢已久的空間進行勘查,說是要規劃社區自治幼兒園。那時聽說這裡是五甲國宅建立之初,預留給社區作為幼兒園用途的三處場地之一,其他兩處已蓋好的幼兒園空間,早賣給建商開設私立幼兒園及私人用途。

 

這碩果僅存的場地,曾經也是婉如基金會在推動社區治安過程,清查為社區死角的一個閒置空間。初到這個荒廢已久,約有四百坪左右的場地,放眼望去四處盡是垃圾、門被拆了、窗被搬光了,戶外停了滿滿的車子,儼然就是社區的大停車場。荒廢的樣態,就如王慧珠執行長在「有你真好」紀錄片中所述:「這裡一點都看不出來是幼兒園,就像一間比較大的公廁一般。」

初探勘後,適逢原高雄縣政府預計在五甲社區推動「五五五照顧社福園區」,方案獨缺社區最最需求的托育照顧。因此,就在時任原高雄縣政府社會局局長的吳麗雪局長大力的推動下,積極地將這個社區治安死角規劃為社區自治幼兒園實驗據點。此後,我們歷經2005年4月的公開招標程序,接受高雄縣政府的委託,於同年12月在公民(高雄縣政府/婉如基金會)共辦的理念下正式掛牌營運。

 

社區共同照顧:社區自治實驗的啟航

 

初接手社區自治幼兒園,對我來說實在誠惶誠恐。如何將毓秀董事長所說的「北歐經驗台灣轉化」呢?我的心裡冒出一串問號:「北歐我沒去過,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想像,我到底如何將這麼生硬的社區自治概念,透過托育照顧場域變成一個可能呢?」

想來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非但我自己滿腦子疑問,教保老師們也老追著我問:什麼是社區自治?我們的願景是什麼?不僅如此,家長更是紛紛提出疑問:甚麼是社區自治幼兒園?和一般幼兒園哪裡不同?社區自治委員會可以做些甚麼呢?

放下所有的疑問,承認自己的不足,我告訴自己,做就對了!就這樣,我將自己在組織與社區的連結經驗作為起步,在毓秀董事長及淑英老師的陪伴下,從成立社區自治委員會開始建立對話平台,並從中滾動學習。

 

 

社區自治:看見彼此的需求,建立平等、關愛、合作、助人的共治網絡

經歷這些年的滾動學習,我們建立了社區自治更具體的圖像。也讓我們體認到,這對所有參與其中的人來說,無非都是需要學習的課題。

這些年,我們具體認識到社區自治是以「共同參與」為概念,透過對話平台的建立,讓社區各方能以民主參與的形式,共決、共治的精神,來決定托育照顧主體的運作的方向,同時,還含括跨階級的多元概念,建立資源共享的互助網絡。這樣的概念落實在社區自治委員會的場域中,我們看見在不同位置與立場的各方討論與對話中,彼此聽見對托育照顧的想像與意見,進而達到共識合作。在這個架構下,我們在托育照顧場域裡,營造共同照顧的氛圍,進一步的成立家長會,建立支持網絡減緩彼此的照顧壓力。

落實在園家一體的互助網絡裡,當幼兒園孩子有人家裡出現危機需要陪伴,就有人會跳出來支援並幫忙照顧小孩;單親的新住民媽媽生了,家長幫忙送麻油雞;發展比較慢的小孩,家長幫忙老師協力陪伴;家長失業了,幼兒園透過基金會的居家照顧系統的陪伴輔導就業,讓有經濟需要的婦女得到工作機會;孩子們繳不起學費,家長及婉如之友的捐款,成為協力孩子的就學費用;在這裡就像社區大家庭,不缺一雙碗筷,這就是同村共同育兒的樣貌!

我們也看見更多人願意貢獻己力、傳承經驗及所學,阿嬤到園講故事、叔公入園帶象棋,颱風來了爸爸們來幫忙扶起倒了的樹木,形構園所裡每個人的阿公阿嬤也是我的阿公阿嬷,別人的爸媽也像我的爸媽。記得一位丈夫遠在北部當職業軍人的媽媽,在一次家長會裡跟大家說:「我告訴老公,老公你在我心上,但幼兒園的媽媽姊妹們在我手上。」互助協力帶來的力量,讓每個人的心更貼近,而一起照顧、一起育兒,也讓照顧變得簡單而多元。

同時,園所也透過家長會的議題討論,協助家長理解托育照顧現場,也帶動其支持教保照顧勞動者的辛苦,並建立彼此的信任感。我們會看見在彼此理解後的教保老師及與家長形成園區夥伴關係,更有利於園家照顧共識的建立。家長會也因為更理解現場,而在公共倡議行動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不僅與園區合作參與托育公共化連署,更對外參加記者會向媒體及地方議會發聲,一起爭取非營利幼兒園的設置。

托育照顧在社區共同照顧氛圍下,不再是個別女人或個別家庭的事,而是社區裡大家共同的事!

十年有成:「共同照顧」理念遍地開花,讓照顧議題成為社區關注的焦點

算算五甲從開園至今,10年,3600多個日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光陰似箭咻一下,就過了!看似日常的事,但每天開門七件事,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外,收托80個孩子照顧的壓力天天上演著。

走過十年,面對原本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的場地,可能在政府政策的變動下,熄燈停辦而挫敗的我,在近百位畢業生孩子與家長們回娘家參與畢業生聚會後,重燃信心!一位第二屆畢業的國中二年級大哥哥這麼告訴我:「難道我們不能寫陳情書嗎?我的文筆還不錯,我來寫。」一位家長回應道:「五甲畢業的孩子,血液裡都有股正義感。」

看著這些孩子在這件事上的反應與回饋,讓我堅定並深信這股托育公共化、共同照顧的力量,隨著社區開放式教育的拓點,正在各個社區的角落中發芽。這十年,堅持社區理念的我們,還需要堅持公共化的理念與開放教育的理念,對抗台灣長久建構出來的托育市場化。而這個過程中,不管是與公部門的斡旋與合作,還是持續滾動社區網絡的合作與連結,都不是簡單的事,但我們終究靠著信念挺過,並看見更多人與我們一起堅持並繼續往前走。

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當年在台灣的南端啟航,以最精簡的公共經費,孕育了數百位的畢業生,並陪伴了數百個家庭共同育養小孩。欣見,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在婉如基金會的推動下,十年有成!此其後我們在高高屏拓展了包括鳳山、平等、新民、復興、四維等數個非營利幼兒園及前鎮愛群社區自治育兒資源中心。回首五甲當年作為實驗的先驅,可謂是各地托育公共化拓展的據點,是遍地開花的推手與前導。

親愛的孩子、家長、教保人員,以及曾經協助婉如基金會推動社區自治托育照顧理念的所有參與者,有妳/你們真好!